手机
预览

他用生命诠释出,什么是为真理而死

2018-10-16 贺宗宁 举目

作者:贺宗宁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有为了信仰而殉道的信徒。最早是耶路撒冷教会第一批执事中的司提反,接着又有使徒雅各,然后大多数的使徒及许多教父与平信徒前仆后继地成为殉道者。当时杀害他们的基本上都是不信基督的异教徒或执政者。


但在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天主教廷在处理教会内部的信仰分歧时,往往将与教廷主流不同的一方判为异端、开除教籍、放逐、甚至处死。比如本篇主角,早于路德约100年之久、与英国的威克里夫共同被尊为改教先驱的约翰‧胡司(Jan Hus),1415年7月6日,康斯坦茨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决议判他为异端、随后并将他交由世俗法庭以火刑处死。


1369年(一说1371年),胡司生于波希米亚(位于今捷克)南方的小镇胡西内茨(Husinec),后进入布拉格大学求学,以歌唱与在教会中事奉维生,他的努力向上受到许多人的激赏。


位于布拉格旧城区内的伯利恒“小”教堂外观


1400年,他被祝圣成为神父。1402年被任命为布拉格大学(现在的查理大学)校长(Rector),又同时在附近一个新建的伯利恒小教堂(Bethlehem Chapel)讲道。


其实,伯利恒小教堂可以容纳3000人,并不是真“小”。只是这个小教堂从一开始就不按照天主教的规定,是以波西米亚语(捷克语)、而不是天主教官方规定的拉丁语来传讲信息;因此这个小教堂一直无法成为正式的天主教教区教会(Parish Church),只能称为Chapel(中文翻译为小教堂)。 


伯利恒小教堂主堂现今的内部情形


胡司常在这个小教堂用波希米亚自己的母语讲道,吸引了许多人来听他们听得懂的信息。他的信息经常都是在提倡圣职人员道德上的改革。


1953年修复的伯利恒小教堂祭坛上端

所绘当年胡司讲道的情景图


1406年,两个波希米亚学生从英国牛津大学将曾任牛津大学教授的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的著作带回布拉格,胡司阅读之后非常赞成威克里夫的论述。他在讲台上大声宣读这份文件,当时波希米亚的国王温塞斯拉斯四世(Wenceslas IV)以及不少的贵族与商人都默许支持这些信念。


胡司在小教堂讲道的壁画


世上的权力都是神所赐,但必须维持于神所赐的范围内,且应效法基督,服事人而不是要人服事。教会不可征税。


基督的教会不是教皇所拥有,而是所有蒙召被拣选的信徒所共同组成。

   

圣经是神赐给教会的。不是仅属于教皇,而是属于全体会众,因此应该还给会众。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拒绝接受变质论(Transubstantiation),认为基督身体在圣餐的同在并没有改变饼杯的物质性。

   

拒绝接受可以为死人祷告。

   

圣品人员不应担任政府官员。

   

图像、神父独身及朝圣都是应受咒诅的事。


威克里夫,1361年任牛津大学教授


威克里夫与他的信念重点


两年后,1408年,英国坎特波利(Canterbury)大主教阿伦德尔(Arundel)在英王亨利四世的支持下发表阿伦德尔宪章(Arundel’s Constitutions),随后列出威克里夫267条“异端与错误信念”。宣布禁止威克里夫的著作,又特别指出由未经按立的平信徒将圣经翻译为英文是犯了异端邪说的罪。


1409年,温塞斯拉斯四世任命胡司出任布拉格大学校长。同年,在意大利比萨,天主教举行大公会议,将当时互争教皇位置的两位“教皇”同时罢免,而另行选出亚历山大五世(Alexander V)。他下达教皇训谕(Papal Bull),授权布拉格大主教全面处理在布拉格盛行的“威克里夫派”,下令将威克里夫的著作全数交到大主教办公室焚毁。胡司虽然上诉教皇,却没有得到正面响应。


亚历山大五世于次年过世,由若望23世接位。(若望23世后来被天主教认定为“伪教皇”,以致20世纪有另外一位若望23世出现。)布拉格大主教宣布禁止胡司在伯利恒小堂讲道、焚烧所有威克里夫的书籍、并且开除胡司及追随他的信徒的教籍。但是,波希米亚国王温塞斯拉斯四世继续支持胡司,双方在他的调停下,暂时平息争论。


1412年,胡司又公开反对若望23世所颁布的训谕,还在讲道时公开反对赎罪券。若望23世因此亲自再次开除他的教籍。


胡司为了避免教皇因此迁怒所有布拉格的教会,就退居到波希米亚南方的塔波尔(Tabor)附近一个城堡。他在那里两年,写作出书《教会》(De Ecclesia)。书中明显地反映了威克里夫的思想。


1.  他否定教皇无误,认为不配的教皇的命令是不需要遵从的。


2.  肯定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也就是教皇)的权威。


3.  当时,教皇要发行赎罪券来募款去发动战争。虽然胡司20年前也买过赎罪券,但此时已改变看法,认为只有神才能赦免人的罪。他因此鼓动波西米亚人拒买赎罪券。


4.  认为政府有权监督教会。


胡司在康斯坦茨大公会议发言


康斯坦茨大公会议


那一段时间是天主教的分裂时期,同时存在有3位教皇。匈牙利国王同时是波希米亚储君的西吉斯蒙德(Sigismund)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后来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一方面看到波希米亚众教会因支持胡司而与教廷纷争不断、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中止三位教皇并存的教会分裂现况,就积极推动召开大公会议,讨论各项教会面对的问题。


终于在1414年11月1日,由当时教皇之一的若望23世召集,康斯坦茨大公会议在德国南方的康斯坦茨正式开始。在西吉斯蒙德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胡司为了解决这些争议,也应允参加这次的会议。


伯利恒小教堂内胡司被焚殉道的壁画


囚禁与受审


胡司在11月3日抵达。起初由于西吉斯蒙德的保证,胡司可以自由行动。但他在康斯坦茨仍违反教皇命令,继续主领弥撒及讲道。于是反对他的人在11月28日将他拘捕,起初关在一户人家,后来在12月6日,把他丢进一个修道院的地窖中。西吉斯蒙德大为震怒,向教皇提出抗议。但是,若望23世宣称对异端无所谓守信一事。西吉斯蒙德怕自己被牵连进去,就食言而肥,不再作声。


教皇任命一个由三个主教组成的调查委员会。以当时的情况,控方的证人可以作证,但是,但却不得有任何人为被告辩护。调查进行到一半,若望23世为了避免被罢免教皇职位而匆匆出逃,本来胡司还可以与他的朋友联络。若望一离城,他就被交在康斯坦斯主教的手里,不再获许与外界联络且连续73天被手铐脚镣捆绑,无法进食,因而染疾。


1415年6月5日,他接受审判。主教们宣读了他的著作,召了控方证人。胡司宣称,若有人能引圣经经文证明他的错误,他愿意收回所说的话;而同时,他虽然并不同意威克里夫对圣餐的看法,但却极力推崇威克里夫,希望自己的灵魂有一天能到威克里夫已去之处。6月8日,控方指出他39点的“错误”。胡司再次要求对方能以圣经来证明他的错误,但是,却被解释说这是无条件的认罪,而胡司否认。


7月6日,在主教座堂聚集的公会人员将胡司带进会场。罗迪(Lodi)的主教宣读必须清除异端的文告,并选读胡司的一些讲道段落。


胡司被绑入刑场。他跪下,大声祷告。行刑前,他手被反铐,脖子上以链锁困于木柱上。柴火堆积到他的脖子高度。行刑官最后要求他忏悔,但他再次拒绝,并大声宣告:“上帝为我见证,他们指控我的,都不是我所宣讲的。以我所写,所教导及传讲的福音真理,我今天愿意为这真理而受死。”


据说在快要死亡的时候,他呼求基督:“又真又活的上帝的儿子基督,求你的慈悲临到我。”


康斯坦斯公会在5月4日先判定威克里夫为异端,禁止他所有的著作。并命令将其遗体自坟墓挖出焚烧成灰,撒入河中。这道命令在13年后,经教皇马丁五世确认,在1428年,天主教将威克里夫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焚烧,然后丢进思维富河(River Swift)。


捷克(波希米亚与莫拉维亚)地图


胡司派战争及后续事件


波希米亚人对胡司的殉道大大地愤慨,452位贵族联合公开支持胡司的立场,正式与教廷决裂。从1419到1437年间,教廷曾八次出兵镇压,均未成功。历史上,这些战役统称为胡司派战争(Hussite Wars)。


在胡司殉道后50年左右,有部分的胡司跟随者独立组成波希米亚弟兄会(Unitas Fratrum,后来的莫拉维亚教会)。他们严格遵守耶稣的《登山宝训》,不宣誓、反对武力抵抗、也不积累财富。他们其实是在马丁‧路德之前50年就已经实行了宗教改革。到了16世纪中叶,波希米亚的居民有90%是新教徒,而莫拉维亚教会所办的学校与印刷厂都极受欢迎。


在波希米亚几乎每一个城镇都有新教所办的学校。而在莫拉维亚的新教重镇伊赫拉瓦(Jihlava)甚至有5所学校:两间用德语、一间捷克语、一间女校、还有一间用拉丁语。课程包括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演辩学、辩证法、哲学入门、艺术课以及按照路德派教义教导宗教课程。


1526年,波希米亚国王路易被信奉伊斯兰教的奥图曼突厥军队打败,不久路易逝世。波希米亚在奥图曼帝国的强势下,选出奥地利大公爵费迪南继承王位,从此波希米亚接受了将近4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在1618年,布拉格信奉新教的贵族曾借着30年战争的启动而发起了“布拉格对抗”(Defenestration of Prague),但在1620年,哈布斯堡的奥地利军队击败布拉格的贵族军队,彻底终结了波西米亚的自治。布拉格许多的贵族被处死,或放逐到国外。哈布斯堡任命了信奉天主教(而且大多数讲德语)的人士取代这些贵族原来的位置,而战争与瘟疫也将原来300万的人口减到只剩80万人。哈布斯堡的统治者也从1526年起,逐步以耶稣会的修士来取代新教在教育界的地位。到了1622年,原来兴盛的新教学校完全为耶稣会所掌管。


波希米亚弟兄会在16世纪改教年间,曾几乎加入路德会,但受到支持天主教的德皇迫害而分散。至17世纪,由于耶稣会的掌权,在国内转入地下,或者移民到德国及荷兰一带。其剩余的信徒被称为莫拉维亚弟兄会,认同宗教改革的信念。而在德国的莫拉维亚弟兄会接受亲岑道夫(Nicolo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伯爵的资助,后来以宣教为宗旨,大量派遣宣教士到美洲及非洲宣教,也曾深刻地影响约翰‧卫斯理。


布拉格老城广场的胡司雕像


布拉格与胡司派近况


在胡司被焚近6个世纪后,教皇若望保禄二世于1999年,发表遗憾声明:


1.  “对胡司所受的残忍死刑感到深度的遗憾”(“Deep regret for the cruel death inflicted” on Hus)


2.  建议成立调查委员会,审核是否可以“平反”胡司的异端判决。

 

在1989年,捷克脱离苏联掌控后,成为独立民主的国家。根据2011年捷克当局的调查,79.4%的捷克人没有宗教信仰或拒绝回答、10.4%是天主教徒、而胡司派的新教只占0.8%的人口。


今天,在布拉格,除了前述的伯利恒小教堂(仍称Chapel)外,在老城广场有一座胡司的雕像,以及一间胡司派的圣尼古拉教堂,可以让人在依稀中追忆这位为了信仰而殉道的改教先行者。


布拉格老城广场铜像附近的胡司派圣尼古拉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的内部 



阅读

上一篇:惊险3分钟!圣灵催促机长在强震前起飞,挽救140人的生命!
下一篇:婚后,先生眼中的太太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