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2019第一部被暖哭的电影《幸福绿皮书》:弟兄是为患难而生

2019-02-16 徐砚美 基督教论坛报

《幸福绿皮书》(Green Book)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其中的绿皮书指的是1960年代在歧视仍然严重的美国,有专为黑人出版的小册子,上面记载全美各地对黑人友善的场所,包含餐厅、饭店、加油站等。而两位一黑一白的男主角,从纽约一路开往南方阿拉巴马州,虽说外在环境从备受礼遇到充满歧视,但个性天壤之别的两人却逐渐取得平衡。

timg.jpg

圣经箴言十七章17节说:“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原文“时常”的意思,其实是“恒存的”,对我来说,这是一句互为因果的句子,朋友与弟兄的双重身分所赋予的“亲爱”,是为了应对“患难”的;同时,“患难”也不断地考验着人与人之间“亲爱”的关系。我认为,时间确实可以消磨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可是,切实地相爱,却能够磨(抛)光时间。

《幸福绿皮书》本届奥斯卡大热门


在今年年初所举办的第76届金球奖,《幸福绿皮书》一举拿下了最佳音乐喜剧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奖三项大奖,并且入围了本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等五项大奖。

这部由擅长拍摄喜剧的美国导演彼得‧法拉利(Peter Farrelly)所执导的电影,故事叙述美国六十年代,一位牙买加裔的美国钢琴家唐‧谢利(马赫夏啦‧阿里饰),凭着高学识与文凭,以及天赋异禀的钢琴演奏能力,于美国的政商上流社会取得高知名度,然而,他却企图前往种族/肤色歧视特别严重的“深南部”地区进行八周的巡回演出。临行前,他透过纽约当地的朋友介绍,聘雇了一位义大利裔的保镳兼私人助理、司机东尼‧利普(维果‧莫天森)。

二人无论在肤色、社会阶级以及教育程度与成长背景方面皆大相径庭,而东尼‧利普在出发前,也收到了一本“绿皮书”(Green Book),上面记载了“愿意及友善接待黑人”且注明可以保有色人种能够“平安无事”的旅馆与商家。而二人在这趟巡回之旅当中,有许多的成见冲突,但却从两个陌生人,逐渐地相互理解,最后彼此扶持,成为休戚与共的好友。 

电影灵感取自真人真事,但整体的拍摄还是偏向风格化的叙事,许多情节与桥段基本上是放大后的呈现,为的是强调在当时的整体社会氛围以及诸多不平等的现象。本片触及诸多时下的社会议题,包括种族歧视、性别议题等等,但我却认为,议题的辩证与讨论不是本片的重点,导演的叙事重点还是放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何放下自我的成见与防卫,打开心胸去接纳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从中找到彼此的共通点,进而相互欣赏、扶持,成为患难之交,这点,是我觉得本片最值得一看之处。

谢利的「智慧」解消了东尼的「暴力」


电影中,谢利是一个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演奏家,也就是说,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天才,他的高等教育,让他成为了一个重视谈吐、举措,且凡事深思熟虑的人。我很喜欢电影中有两句话,一个是谢利对东尼说的,就是“眼睛看路开车”,一个是东尼在写给太太的信中叙述的谢利,他说谢利“总是若有所思”。这两句话,恰好成为两个人性格的对比。在这场为期八周的巡回之旅当中,东尼不只一次与人发生冲突,他虽然总是「先礼后兵”,又是职责所在的救谢利脱离险境,但好像“拳头”与“枪”就是他最坚实与信任的武器一样。

可是,就在又一次路边遭受警察羞辱的过程中,东尼又忍不住给了警察一拳,害得他与谢利都得被关进警察局的看守监狱,眼看演出在即,谢利便用他的方式,声明自己的权利,并且打了通电话,一转眼的时间,他们便无罪释放。然而,谢利却在车上对东尼晓以大义,他认为暴力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失去理据,之后,往往就必须用谎言,用贿赂的方式来为自己的暴力打圆场。

这原本是东尼再熟悉不过的“生存法则”,他是在纽约的夜店打滚的保安,他认为最能够保护人的方式,就是“力量”,而不是“理性”,同时,他也认为像谢利这样身处上流社会的人都是戴着面具的伪君子。但是在与谢利的相处过程中,谢利教他如何写情深意切的家书,教他如何用词遣字才会不失身分,这些,都让东尼开始明白,眼前的谢利并不虚伪,而是为他打开一扇他不曾打开过的窗。

4090_弟兄是為患難而生_從電影幸福綠皮書談休戚與共的人際情感_3.jpg

东尼的「直率」拥抱了谢利的「孤独」


电影并没有把谢利塑造成一个“完美先生”,相反地,谢利的处境与他的心境让他日日处于孤独的煎熬之中。他是一个挤身美国上流社会的钢琴家,然而,他却要面对人人请他“演奏”,可是却是要用“听音乐会”来显得自己很有文化,简而言之,就是透过形式,其中包括“接纳一个黑人在自己面前演奏”来为自己的“身分”加分。他受到“尊重”的时间,只有手指放在琴键上的几首歌的时间,其余时候,他必须屈身被安排在储藏室改装的休息间、无法与其他宾客一同用餐,甚至,不准他与其他宾客一同使用厕所。另一方面,谢利的穿着与谈吐,又与他相同族裔或肤色的人所处的社会阶级相差甚远,于是,他亦难以融入。更深层的,还有他个人的性别认同问题。

这一切,都让谢利成为了一个“外人”,他无处不是“外人”,是一座难以被靠近同时也难以离开的“孤岛”。但是,东尼的出现,他的直率却像一艘不考虑方向的船,就这样进入了谢利的生命之中。他让从不手持食物的谢利,在车上大啖炸鸡,他鼓励谢利与久久不联系的兄弟恢复关系,他邀请谢利来到家中过圣诞节。东尼的热情与多话,将原本把一切压抑与闷在心里的谢利“撞”了一个出口,以致可以与人分享心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东尼不只是“保护”了谢利,而是让谢利放下了心防。

分立但不对立


耶稣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做了“朋友”最好的示范,他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会有许多的“不同”,可是,正因为这个“不同”,才是我们展现“爱心”最重要之处。

歧视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力量是建构在恐惧不同之上,然而,耶稣却说“友谊”与“爱心”正如我开头所说的是“患难”与“亲爱”之间的关系,今时今日,我觉得人所遭遇的“患难”或许除了天灾与人祸之外,最大的就是彼此的攻讦与对立,但是,身为基督徒,如果我们能够像是电影中谢利与东尼之间的关系,在极端的不一样中,看见彼此生命中精采、美好且能够相互欣赏。我想如此我们便能“亲爱”更多,而无惧“患难”了。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37255#ixzz5fVBpH9ir


阅读

上一篇:【原创】地球从未流浪,流浪的是我们的灵魂——评《流浪地球》
下一篇:愿我们的地球和灵魂不再流浪 --- 今日佳音留言分享及开放原则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