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六个月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一个英国人告诉你诀窍|《因信说话》II No.2

原创  2020-07-13 今日佳音 


【因信说话】S2:E2 苏慧廉写给父母的信


众所周知,温州话是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之一。很多中国人未必听得懂,这位英国人却做到了。


清朝末年,他来到温州,学习温州话,半年后以温州话讲道;之后编制温州话拉丁拼音文字,并以温州方言试译圣经。不仅如此,他还将《论语》翻译成英文。在华期间,他开办艺文学堂,后任山西大学堂校长。回英国后,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他,就是苏慧廉(William.Edward.Soothill)。


本期“因信说话”,邀请知名广播员、节目主持人许南盛牧师为您朗读苏慧廉抵达温州之初写给父母的信;并由《寻找·苏慧廉》一书的作者沈迦老师和宣教史的研究专家林治平教授,带我们走近苏慧廉的世界……


▍No.2 苏慧廉写给父母的信

▍读信人:许南盛牧师

▍解信人:沈迦老师、林治平教授


苏慧廉 写给父母的信00:0029:20


音频丰富版,倾听视频里没有的精彩



01书信节选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几乎不能想象在年关时节,你们待在一个没有壁炉的地方。但我此刻就在这样一个氛围里,这里没有壁炉。


温州有山有水,向东是一片广袤的平原,一直延伸至海湾,那里遍布的岛屿上生活着一群渔民,其中很多人不愿过诚实本分的生活,而是冒险,做起了海盗的勾当。温州向北的群山,住着许多勤劳的农民,不过他们中也出了不少拿枪的强盗,这群强盗中鲜有具备抢劫大村落的能力,不过在夜间闯入民居,抢掠住户的财物,也让他们感到心满意足,由此可见温州周边的群山和海岸从来都不缺少恐怖活动,给那些不得不生活在温州的人带来无限恐慌。




但是不管怎么说,温州依然是享誉中国的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到处都是起伏的山峦,到处都是河流小溪,让人赏心悦目,身心舒畅。瓯江虽然在中国地图上并不明显,但却和赛文河一样长,而且在很多地方都与之相似,温州的人口主要由农民和地主构成,这两大阶层也是大清国的脊梁,温州的经济地位可能不如宁波,但从传教的角度看,它即使不比宁波重要,也起码与它旗鼓相当。



温州地域更为广阔,人口也更为稠密,粗略计算,温州长100英里,宽50英里,面积约为4700平方英里,换句话说大约是威尔士的2/3。温州拥有250万人口,大约是威尔士的一半。我们说当地方言。温州方言不比中国其他方言易懂,就像威尔士语那样。庞大的人口遍布在6个县,10个城镇,21个集镇和4000多个乡村中。

爸爸妈妈,请为我的工作祷告,愿上帝赢得更多的灵魂。


您的爱子

苏慧廉

1883年1月12日




02 解信者说


本期解信人

·沈迦老师(历史学者,《寻找·苏慧廉》一书的作者)

·林治平教授(“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创办人)



沈迦老师:


苏慧廉在1883年年初来到温州,那是正好是中国的春节。你要知道,那个时代的苏慧廉只有20多岁出头。你不能今天一讲到苏慧廉,就想到一位慈祥老者的状态。其实他有他年轻的时代,20多岁的年轻人,走了那么远的路(约半年),来到温州这片陌生的土地,一个年轻人给他的妈妈写这样一封信,又是100多年前。你要纳到这个时代背景下,你就会理解他有多么地思乡,多么地孤独,或者说,他多么地不适应他刚来到的那片氛围。



一百多年以前的中国(接近130年了),其实跟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有天壤之别。


那个时代没有自来水,没有公共卫生设施,没有一座医院,甚至没有一所现代的学校,也没有公共汽车,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今天你哪怕来到中国的任何地方,这个地方如果没有宽带,你觉得没法生活。你能想象,在一个城市里,没有公共卫生设施,没有水,你怎么生活?


但苏慧廉来了。


林治平教授:


苏慧廉在温州待了二十几年,所以他在温州奠定了非常稳定的基础。他那时不仅是在牧会,也非常看重中国的经典和文化。他写了很多有关中国经典的书。他可以埋头在温州这样一个方话难懂的地方,他学会讲温州话,实在不可思议!


当时的传教士都说自己学语言学不会,很困难,但是很多宣教士都是会好多种语言,好多种中国方言,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把这种现象称为“上帝说华语”。传教士不仅说当地的方言,还用当地的土语写,用拼音来写。这个简直是匪夷所思。



沈迦老师


苏慧廉视野比较开阔,他刚到温州,他就能够利用中国人的宗族的祠堂进行聚会,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


那个时代基督教普遍认为,那种宗族崇拜就是异教,怎么可以在崇拜宗族的祠堂里能进行聚会?但是他觉得就应该这么干;并且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可能只有这个场地是公共的场地。所以今天回过头来看,苏慧廉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有比较开阔的眼光。


他甚至觉得,他应当把医院办好。因为医院并不仅仅服务于基督徒,更主要是服务于劳苦大众。不管你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到医院来都是平等的。


苏慧廉办的学校,并不是只招基督徒的孩子,而是面向全社会招生。这些工作,其实更广阔地带动了福音的拓展。我觉得这些都是他比较开阔的地方。


苏慧廉除了是一个传福音的角色,你还得看到他非常重要的一面:一个非常严谨的学者。不论是他最早从事温州方言的研究,还是最早从事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比如说他把《论语》翻成英文),还是后来从事中英关系史的研究,哪怕到他晚年从事佛教学术词典的编撰,其实都有他非常深厚的学养,并且是做学术工作的这样的一种严谨的态度。


他外向的一面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社会活动家,而在退回书斋的一面,他是一个非常勤奋,并且能把工作做得非常好的学者。这两个层面集合在苏慧廉身上,使他才成为那个时代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传教士兼汉学家。



— 完 


扫码收听《因信说话》第一季 音频版全部内容
内容更丰富,贴耳更贴心


热播节目《因信说话》第二季 第一集






赞赏
阅读

上一篇:热点话题引争议,什么是讨论的“黄金法则”?
下一篇:中了500万,你会怎么办? —— 被误解的“马太效应”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