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原创】有些事你真的无法靠自己打败——林肯公园主唱离世的思考

原创  2017-07-27 慕溪 普世佳音

前言

7月20号晚,年仅41岁的美国摇滚天团“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家中上吊自杀,震惊了世界,令无数人扼腕叹息。说起林肯公园,你也许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他们的歌。多种流行游戏的背景音乐,各大音乐网站的跑步歌单,系列电影《变形金刚》的多首主题曲,甚至央视《天下足球》的背景音乐也用的是他们的《Leave up all the rest》。而林肯公园也是我个人最爱的乐团之一,高中时就经常听《Shadow of the day》,《Somewhere I belong》等,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鼓舞和力量。


但是对于主唱查斯特,我却一直鲜有了解,悲痛惋惜之余,更有几分困惑,很难想象给那么多人带来力量和安慰的歌手会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突然离世。但这几天,当我努力地收集拼凑他生命的碎片,再仔细听那些歌和他的经历时,那些深入人心的歌词和他那悲惨的生命经历深相吻合,一切似乎渐渐明朗起来……


focus170726.jpg

与林奕含相似的经历


查斯特的经历有点像在四月自杀的林奕含,悲惨的童年,长期被性侵的经历就如同那无法摆脱的梦魇,在诗歌文学中努力挣扎许久后,他们都最终选择了自杀来解脱……


1976年,查斯特出生于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个叫菲尼克斯的小镇家庭。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护士,查斯特是他们最小的孩子。因为额头天生比较大的缘故,他从小学开始就经常受到排挤和嘲弄,这导致他几乎没有朋友。而在家里,本应受到父母最多宠爱的他却遭受了更大的打击,10岁时,他发现自己的哥哥姐姐原来是同父异母所生,父母非但隐瞒此事,还在几个月后就离了婚,他一度流浪街头。然而,对于查斯特来说,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查斯特在过去受访时透露,从7岁开始,自己遭到一名成年男子性侵,因为怕被误会是同性恋或是说谎,他并未告诉家人,导致这样的性侵持续到13岁。讽刺且令人心痛的是,他父亲就是一名专门负责儿童性侵案的警探!查斯特后来说,自己多年来一直想要轻生。整个青少年时期,他都一直把自己看成被社会遗弃的怪胎。


雪上加霜的是,从10岁开始,他就在饱尝分离的苦痛,本来朋友并不多的他,分别在1986年、1990年、1991年,失去三个最好的朋友。


在1993年至1998年期间,为了生存下去,他成了咖啡店、汉堡王里的打工仔。在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承认这段时期他非常绝望,经常轻生,并染上了酒精和毒品,用它们来疗伤。


22 岁时,查斯特在音乐中找到了些许希望。他发现唱歌时,他可以尽情地宣泄,忘掉那些痛苦,使自己远离轻生的念头。一个朋友告诉他,加州一个叫Xero的乐队正在招聘主唱,他就去试了下,结果成功了。而那个乐队之后也改名为Linkin Park林肯公园。之后乐队开始大火,他就开始疯狂创作,一头扎进演出中……仅仅在2001年,他就参加了324场演出。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有演出。


然而,那些伤口和记忆并没有远离他,反而持续地撕咬着他。尽管他已经功成名就,结婚生子,过上了平凡的生活,总有些隐秘的伤口难以愈合,在午夜梦回时折磨着他。2010年之后,查斯特又回到了酒精和毒品的怀抱,试图在可卡因,大麻中逃离痛苦……2011年,他短暂退出林肯公园,之后复出,坚持了六年后,最终选择自杀来解脱……


歌成了情感宣泄,却没有成为解药


也许,正因为查斯特将他的经历和当时的心境倾注在歌中,他的歌才能如此感动人心,获得成功。他的歌给人提供了情感的空间和表达,使人在同感中获得安慰和释放。可是他的歌,又何尝不是想要自己通过宣泄情感来解脱自己的痛苦呢?那些酒精带来的麻木,毒品带来的捆绑和绝望,痛苦记忆的吞噬,成就带来的虚空……都可在歌词里找到痕迹。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他的歌里透出来的痛苦情感:


痛苦带来的失控感和无力感:
There's something inside me that pulls beneath the surface
Consuming confusing
This lack of self-control I fear is never ending
Controlling I can't seem

(Crawling,2000)


那些未完成事件——羞耻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unfinished business(未完成事件),指的是那些尚未完全解决或磨合的既往情景,尤其是创伤情景,以及它所引发未表达出来的情感:包括悔恨,愤怒,负罪感,羞耻感和遗弃感。它就像一个魔咒,常年累月地追逐着人们,使人们费尽心血付出种种努力尝试完成它,修复它,来填补人生的缺口。弗罗伊德学派以及现在甚嚣尘上的原生家庭学说,也都强调童年的生活经历给一个人的生命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早年的性侵经历给人带来的最大影响,常常是隐秘的羞耻感和自我厌弃。这种羞耻感不同于负罪感。负罪感是人做错了事,觉得有愧疚,想要去弥补,但从根本上觉得是事情而不是自己是错的。羞耻感往往比之更深,混淆了外部的事情和内部的主体,觉得自己这个人是错的,为自己的生命感到抱歉,以自己为耻。这种羞耻感往往来自于童年时的严重创伤,无法重新弥补,潜意识里想要惩罚自己,演化成自我厌弃甚至是自我伤害。


去年夏天,我在美国的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做实习,听到过很多令人伤心的故事。其中有个女病患让我印象深刻。她的病历上写满了让人心碎的事实:抑郁症,酒精成瘾,药物滥用,创伤后压力症(PTSD),多重人格,自杀倾向……而这些症状背后,是让人更伤心的悲惨故事:她在六岁时被她的邻居——一个牙医老头多次性侵,她父亲最后发现了,碍于颜面却没有报警,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之后,她妈妈一直责打她,她都不知道为什么。她在学校里也常常被人排挤和侮辱,在教会她常常觉得很负罪,很耻辱,经常被人论断……在她悲惨的成长过程中,她逐渐分裂出多重人格,起初是两个,到现在是六个了。她能清楚地说出她的六重人格以及他们的特征……


我咨询了她的心理医生和精神治疗师,他们告诉我说,大多数多重人格都是由内心的防御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衍生来的。当遭遇的创伤和痛苦,大到让人觉得自己难以应付时,我们就会分裂出另外的人格来应对,藉此保护现有的人格。环境越复杂,创伤越严重,分裂出人格就越多。简单来说,之所以分裂出其他人格,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想要在残酷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应对方式。她的羞耻感是如此强烈,深入骨髓,以至于她自我厌弃到多次尝试自杀。另一方面,她又无法真正接纳自己和与自己和解,以致于要分裂出另外的人格来保存自己。


童年时的性侵经历,给人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常人的想象。然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也许都没经历过,但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类似的创伤,都经历过那种“未完成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以致于有时候让我们无论如何挣扎都会产生无力感和失控感。


去年,一部叫《海边的曼切斯特》的电影斩获了奥斯卡奖,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然而它只是讲述了一个男人经历巨大创伤后无法原谅自己,难以走出来,也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平常故事。 影片中,男主角在挣扎多年后哽咽着说,“I can't beat it ”(我真的走不出来),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确实啊,世界上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困境,多的是你体会不了的痛苦。


这部电影这所以获得奥斯卡和很多心理学家的赞誉,以及让很多人获得同感,我想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尊重了现实,尊重了人性,深刻地捕捉到人心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软弱和无力,并没有轻率地遵循好莱坞一贯的叙事,给故事一个“被救赎的”或者欢乐结局,来满足观众的期待。影片结尾,恰恰留给观众一个“未完成事件”,来打破观众一贯的错误幻觉:“忘记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些事,你真的没有办法靠着自己打败。承认“我真的走不出来”,就是承认这个世界的破碎和自己的软弱……


1-13121G14F8.jpg


罪与破碎,是每个人最大的“未完成事件”

除了成长经历,我们人人都有一个最大的“未完成事件”它如影随形,深入骨髓,我们每天都在体验它,都在谈论它,都在试图摆脱它。我们试着用更多的钱,更多的成就,更多的爱来麻木自己内心对它的感知,因为从内心深处,我们知道它一直都在那里,无法逃离,无法打败。而它的名字就是罪,就是破碎。


也许,就像查斯特在歌《heavy》里所唱的那样:


Yeah I drive myself crazy

我濒临崩溃的绝境

Cause I can’t escape the gravity

因我终究逃不过地心引力

I'm holding on

我还放不下

Why is everything so heavy

为何这一切沉重无比

……


我们都是负罪而行的人,无法指责归罪他人(再说,归罪他人对于我们又有何益处呢)我们都被深深的羞耻感捆绑着,束缚着。


我们也都负重前行着,被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压得窒息,渴望自由。


甚至整个世界都充满着破碎,渴望着救赎。圣经里有节经文很好地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想神儿女自由的荣耀。我们知道一切手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罗马书8:21-22)看看那些流行歌,那些市面上的书,那些每天播报的新闻,每天发生的事,它们都在印证着世界的破碎和人心的败坏是多么得深,多么令人难过……


002mUOMezy78NKj9yVQf2&690.jpg


这世界有个人为你承担


其实,对于羞耻感,人类并不陌生。因为一开始它就与罪如影随行。它可以说是人类在犯罪后体会的第一个情感。《创世记》里面有个有趣的故事。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神所吩咐不可吃的禁果,然后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创世记37)来遮蔽自己的赤身露体,来隔断与神的亲密关系。甚至当神找他们时,他们更是有深深的羞耻感,于是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躲避耶和华的面。(创世记38


罪的本质是冒犯神,弃绝神,执意破坏与我们的创造者的亲密关系。“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3:23)所以在犯罪之后,我们才觉得对神羞愧,想要躲避他的面,想要靠自己遮掩自己的罪,消灭自己的罪。然而,它就在那里,不可被消灭,正如奥古斯丁所说,人心是为神而造,如果人心不在神里面找到安息,它是永远不会安息的。


然而,神并没有弃绝我们,他是如此地爱我们,接纳我们。他亲自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就是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神的公义满足,我们羞愧感的源头也得到了解决。“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5)耶稣承受了我们的羞辱和破碎,使我们不再被罪所累,不再被过往所吞噬,不再为羞愧感所辖制,不再无法接纳自己。他无条件地接纳我们,无论我们多么破碎,他的爱都可以将我们修复。破碎的陶具岂可修复自己呢?岂不是创造他的陶匠才能修复吗? 他完全接纳我们,使我们从罪和过去的束缚中得释放,成为新造的人。因为在基督里,我们都是新造的人。


你,愿意和过去的痛苦和罪疚说再见,成为一个新造的人吗?





赞赏
阅读

上一篇:【原创】我的前半生:怎样的女人让婚姻更安全?
下一篇:我的前半生:观点大PK——女人为家庭牺牲事业值得吗?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