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宗教改革500年不应只是纪念历史事件

2017-08-14 基督教论坛报主笔 基督教论坛报

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年,但纪念只是纪念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这件事吗?绝对不是。

如果时间必须置放在永恒中理解才能显出它的重量与意义,那么历史中的事件也必须如此被置放在永恒中来诠释,方能获致它应有的力量与价值。


2017年对全球基督徒而言,因为500年前的马丁路德(Martine Luther1483-1546)将95条论纲张贴在德国维滕堡(或译威登堡)城堡教堂大门上,作为论辩的准备而开启了一连串宗教的改革运动。宗教改革之所以不仅作为教会历史上一个过往的陈迹,而是一件具有永恒意义的重大事件,乃是因为宗教改革事件的本质具有绝对的“当代意涵”。


宗改二代神学家“真教会”论述


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作为宗教改革运动的第二代神学家,在日内瓦推动了一系列的信仰更新运动。从今天这个“教会增长运动”如日中天的世代来看,加尔文在当时面对天主教会独断且排他的“教会论”,提出了极为精彩的“真教会”论述。


在加尔文在著名的《基督教要义》第一章当中,清楚地勾勒出他对教会的定义。首先,他将教会区分为“有形的教会”和”“无形的教会”,也就是“看得见的教会”和“看不见的教会”。


加尔文认为,“无形的教会”,乃是“蒙了神拣选和恩典作为祂的儿女,并藉圣灵成圣作基督真肢体的人。这教会所包括的不只是某一个世代住在地上的圣徒,而且是一切从太初以来曾在世上活过的选民。”另外,所谓:“有形的教会”则是“一群自认为崇拜神和耶稣基督,由洗礼被纳入祂的道理中,从领受圣餐承认他们在真道和爱心上的一致,共同持守主的道,并保存基督为传道所设立的牧职。”


有形教会应追求成为无形教会


加尔文对于教会除了给予“无形”和“有形”的描述性定义之外,又给予教会一个更加具体的“规范性定义”,也就是“必须”得如此行,方能称之为“真教会”。加尔文指出“无论在哪里,我们若发现神的道,被人纯正地宣讲、听到,而且圣礼也按着基督的吩咐施行,毫无疑问,那里就有了上帝的教会。”如果我们将加尔文对于教会的定义重新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具有高度“当代意涵”的教会图像。


加尔文认为,所有有形的教会应该要追求成为那无形的教会,这无形的教会才是真教会,这无形的教会是上帝所拣选的,人是看不见的。但是,加尔文通过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有形的教会应当追求三个条件,就是“宣讲上帝的话,听上帝的话,按照基督的教导施行圣礼”。其实,这三个条件都与“上帝的话”有关:第一、要宣讲上帝的话,第二、聆听上帝的话,第三、要按照基督的教导施行圣礼,而基督的教导正是记载在圣经上。


真教会要聆听与实践上帝的话


当我们从日内瓦的宗教改革现场,重返当代的华人教会关心福音外展的实况,如果说,真教会的三个判断之一就包含了“聆听/实践上帝的话”,那么我们切莫忘记“上帝话语”的正确解释,才能成为引导一群人认识真理、提供不会偏差的方向。如果因为群体的气氛被吸引而加入教会,或是因为见证的分享而加入教会,是一个道成肉身的开端,我们务必要清楚知道任何肉身的形式,都必然要引导人进入真道的深处。


此外,当代教会在追求礼拜程序的流动性时,也很容易陷入“感性”存有的危机之中。加尔文提醒我们,教会的建造是包含着“圣礼”被准确地施行。当时加尔文在提出“圣礼”作为真教会的指标时,是在帮助离开旧教加入新教的信徒们,抵抗着天主教会所强调“教会之外无救恩”的焦虑感;加尔文提醒信徒们,只要真实施行圣礼的教会就可以称之为“真教会”。然而,我们今天在思想真教会的本质时,很容易由诗歌敬拜是否感人,聚会气氛是否融洽,弟兄姊妹是否相爱来判断教会的真实性与否。因而,忽略了从圣餐礼仪、洗礼仪式的角度来思考。


幸福健康的教会是不是真教会,从加尔文的角度来看,判断的标准绝非教会人数是否有增加,而是圣经真理是否被真实的宣扬。当然,一旦教会真实地宣扬的圣经的真理,要成为真教会,必然包含着讲真理落实出来的行动,福音的见证与传扬,也就成为自然流露的结果。而让教会稳定的建造起来,不只是不断地追求着不同的增长策略,同时更需要守住洗礼与圣餐礼仪在施行时的圣徒相通。


就此而论,宗教改革500年,并不是一个“纪念”500年“前”发生什么事的信仰活动,而是一个“参与”500年“来”不断革新的信仰生命。

 

来源:基督教论坛报




阅读

上一篇:孝顺,东西方文化到底有多大差异?
下一篇:职场中如何平衡爱心与界限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