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原创】信仰就在生活的细节中——92岁老人的传奇人生

原创  2019-04-04 孙基立 投稿

她的信仰浸润着她性格上的坚强, 慷慨, 有尊严感。同时, 她相信上帝的仁慈和公义, 对人类命运的同情, 对每一个人平等而独特的爱。


1


在卡米寄来的卡片上,有一片里约岛蓝绿色的海滩,海水的颜色依旧,如同十年前我看到的一样。


卡米的笔迹却改变了,她以前的笔迹很流畅,但是现在,笔画有些颤抖的痕迹。


她说话的语气却没有变,坚强、坦率。


她说到她永久性地从巴黎附近的凡尔赛搬回里约岛,因为她凡尔赛的朋友都离开这个世界了,所以她决定搬去里约岛度过她一生最后的岁月。她的孙辈们很喜欢来里约岛,她这样就能常常看到他们,她并且说,“我亲爱的丈夫就长眠在里约岛那个墓地, 我要在他身边走完一生最后的旅程。”


“我已经92岁了, 但是我还好,还能给你写信。”她乐观的性格一生未变,即使是谈到死亡


那片海滩上曾经留下过我和先生的足迹,我们还是恋人的时候, 卡米曾经邀请我们去里约岛小住。


那片海滩曾经也留下过卡米的青春年华,她年轻时常带三个孩子来度假,那时她刚失去丈夫,但是她没有徘徊在悲痛中, 她迅速地从家庭主妇变成带着三个孩子的大学生, 然后拿到了教师资格证(这在法国是很严格的考试, 许多人要考几次才拿得到), 当上了教师, 独立养大了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分别成为了哲学教授, 会计师和建筑师。


不久以后,我又认识了她的家人,他们也成为了我在法国期间的亲密朋友。


我们后来常常在里约岛相聚。


那片蓝绿色的海水,一定记得那个年轻的母亲,还有跟在她后面的三个小男孩。


我回信写道:卡米,您所居住的里约岛记载了我在法国最快乐的时光,我真高兴您现在又住在那里,现在在地上和在天国都有许多亲爱的朋友和家人,所以这两个地方都很亲切。


衰老和死亡,是每一个人始终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和卡米在一起的日子,充满生之喜悦和感恩,即使在面对死亡这个悲哀的主题,我依然能感受到她那种坦率真诚,没有悲凉恐惧。

 

2


我认识卡米的时候,她是一个矍铄的老人,身材高挑硬朗,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那座在里约岛的房子是她常常带孩子来的度假屋。我难以想象,一个独立带大三个孩子的寡妇,居然能省吃俭用地省出钱来买一套度假屋。卡米笑着说,“我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来这里度假,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岛上有一个固定的落脚点。那时这座岛的房价还不贵!”


那座房子在一片小树林后面,有一片草坪,房子的风格很粗旷,是这个岛上典型的住宅。每一个房间里都放有书本,很多是关于海洋的,还有许多历史、哲学著作。


法国人的晚餐总是很愉快漫长,大家轻松地边吃边聊。我们在餐桌上海阔天空,从里约岛的渔夫生活状态聊到法国著名作家左拉(Emile Zola)的反种族歧视檄文“我控诉”,再聊到阿尔及利亚的建筑工地和鸦片战争……我当时初到法国,对许多法国人喜爱的作家艺术家还不太熟悉,对法式的幽默感也没有足够的敏感度,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紧张,因为我一旦露出迷惑的表情,卡米就开始兴致勃勃地来一番古往今来的详细介绍,我在饭桌上学到的比好多大学里的文化介绍课还多。


卡米金头发的小孙女五六岁,她也常常在,眼睛大大的,好奇地听大人聊天。另一个孙女弗罗兰斯和我差不多大,是一个大提琴手,常常听到她在自己的房间拉琴,她那时在准备音乐教师的考试,拉琴之余,就和我一起到海边的悬崖去散步。那些高耸的悬崖, 往下看时, 海水波浪汹涌, 真有点晕眩, 弗罗兰斯赶忙叫我不要靠近悬崖, 说很容易出事故。我们就在高高的悬崖顶端沿着小径散步,呼啸的海风带着海洋的气息, 岛上的植物开着鲜艳的花朵。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蜀葵,硕大的花朵迎着岛上特别灿烂的阳光,火一般艳丽。


卡米总是鼓动我们去海边走走,看看大海在不同时辰的景象。我们散步回来,常常看到她在花园中劳作,里约岛的气候很好,花草都长得很茂盛,花园也在她的伺弄下生气勃勃。


在我的印象中,卡米一刻也不闲着,不是做饭,就是洗熨衣服,或看书。和她在一起,买菜做饭这样的日常家务也是一种享受:卡米会带我们去海边码头去买渔民刚捕捞回来的海鲜,她对那些奇形怪状的贝类、海鱼、海菜如数家珍,能挑到最新鲜可口,又价钱合理的海味。回到家,我就当她的助手,像变魔法一样烹饪出一道道美味。餐桌用外边的摘来的野花装饰起来。


用过午餐以后,就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喝一杯浓郁的黑咖啡,同时给几个小孙子做“鸭子”吃 :“鸭子”就是浸过咖啡的方糖, 因为方糖就像鸭子一样在咖啡里游过,这是小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这样让他们也能和大人一起享受喝咖啡的时光。

 

3


卡米说起她的儿孙来神采飞扬。我看过一张她年轻时的黑白照片,身材苗条,容貌秀美, 配上那个时代特有的端庄又时髦的衣裙和发型,娴静优雅, 三个小男孩蹦蹦跳跳地围绕着她。那时她是个新婚的妻子, 身边那个英俊伟岸的男士就是她的丈夫。


先生早逝以后, 她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对这一点充满敬意,我想象不出那有多么艰难。她笑着说, 我的三个孩子要吃饭呀,我没有选择。


家里还挂着许多家庭照,我看到三个小男孩慢慢长大,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和孩子。


后来我也带来了一个男子来里约岛介绍给卡米,他后来就是我的先生。婚礼那天,卡米一家都到了,卡米送给我一套里约岛的风景画当结婚礼物,那套画我后来一直摆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一看到画上的古堡, 悬崖, 渔船, 灯塔, 我就回忆起我们在岛上的快乐时光。


卡米现在已经92岁了, 她拥有许多丰富美好的记忆,也慷慨地给予了别人很多美好回忆。


现在,她就住在那个岛上,他的爱人的坟墓就在近处,她一定也会想到死亡。她信仰上帝,而且她的长子是对神学很有造诣的哲学教授,我常听到他们两个人谈论信仰、生命和死亡。她特别关注不同国家的贫困、不公义的现象,和那些地区的基督教会怎样帮助这些不幸的人,她自己则慷慨地捐助这些慈善活动。


她热心帮助那些在法国举目无亲的留学生,常常动员自己的家人去帮他们搬家,找住处,节假日邀请他们去做客, 去旅行, 参加和留学生有关的活动。


而且她也像祖母一样,帮忙照顾几个孙儿孙女。由于和祖母的感情很好,长大以后,那几个孙辈的年轻人都很愿意和她聊自己不轻易示人的私事:要知道,这在“代沟”文化深厚的西方国家可是很不平常的事呢!在她年近八旬的时候,还去一个教会办的老人院照顾那些行动不便、孤独无依的老人,同时照顾一位孤独的九十多岁的老姨妈, 直到姨妈去世。


她的信仰就活在这些无私美好的生活细节中。


相反, 她对一些完全抽象或者仪式上的神学问题没有太多兴趣。有一次她调侃地说, 世界上有如此多的苦难, 可是神学家们居然在为画十字是用两个手指划还是三个手指划争吵不休,这不是很滑稽的事吗?她也很少祈求上帝免去她个人的苦难,对于这一点,她精辟地说,我不认为我在上帝那里有任何特权。

 

4


她的信仰浸润着她性格上的坚强, 慷慨, 有尊严感。同时, 她相信上帝的仁慈和公义, 对人类命运的同情, 对每一个人平等而独特的爱。


她的先生在巴黎最有名的工程学院毕业后舍弃法国的舒适生活,远去非洲工作,也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其实直到今天,从那个学院毕业的学生都是各大公司争夺的优秀人才,但是,他们牺牲了安全、舒适的生活, 而且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


卡米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在丈夫去世后,坚强地站起来,给了三个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她当了几十年的教师,我相信她的学生也会爱她,尊敬她,因为她的乐观开朗,坚强无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


后来,我来到美国后,发现在这个注重效率和成功的国家,基督教的上帝在有些教会被当做成功和金钱的赠予者来崇拜,如同中国的财神福神。这时候,我就会忆起卡米的信仰:质朴, 真诚, 无私, 有尊严,苦难也无法夺去这些珍贵的品格。


现在已经92岁的卡米会怎样想象死亡?


她每年圣诞节都会寄来有里约岛风景的卡片。卡片上那些蜀葵的花朵,宁静的小院,滔天的大浪,险峻的怪石海滩,就如同她的生命经历, 有幸福的时光, 有亲人逝去的悲痛, 有顽强奋斗的日子……她用特有的坦率写道:“我会在这个岛上结束我的一生”,我听不出恐惧。


在地上的日子,她尽情地拥抱了生活和基督信仰,拥抱了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尽力将温暖和爱给了世界各地经受苦难的人……当经历了如此丰富的一生以后, 她有一种坦然无惧的态度谈论死亡。


我非常怀念法国和里约岛,想念卡米。法国文化中有一种对真理的深沉思考,执着的,毫无功利的热爱和追求, 而且一旦认定是真理,就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它,不论代价多大。卡米传承了这个珍贵的传统,这让我想起中国的夸父追日,虽然那耀眼的日光会灼伤人,甚至夺取生命,但是勇敢的夸父还是向着光明飞奔。我在法国犹太女哲学家薇依(Simone Weil), 法国著名灵修作家小德兰(Therese of Lisieux)身上都能感觉到这样的特质。


而且她也有一种法国文化中很典型的、天然的对美的热爱。她的一生其实充满坎坷,但我看不到苦难的烙印, 她也没有任何苦行僧的气息。无论生活多么艰难, 卡米也能将岁月过得幸福美好,和她在一起, 最平凡的日常起居都变得趣味盎然,她的儿女孙辈也开朗乐观,对文学艺术有敏锐独特的鉴赏力。我相信他们耳濡目染地继承了卡米的基因。 


信仰,在卡米身上散发芬芳,就像里约岛上夜间花草的芬芳。在一些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我所感受到的信仰常常是这样的,好像时光过滤掉了许多肤浅张扬,存留的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含蓄坚定的东西,有大海的深度和田野的香气。我们一旦靠近这样的人,内心深处就会被深深触动。


里约岛是我们相逢的地方,也是我记忆中的人间天堂,它有一种天然去矫饰的美丽。卡米和里约岛之间有一种动人的和谐,如果要讲述卡米,里约岛就是最合宜的背景。里约岛的美丽宁静和质朴,让我想到卡米的青春;里约岛的惊涛骇浪让我想到她生活中的风暴;里约岛那些坚固的、俯瞰大海的悬崖礁石, 让我想到她的信仰……


作者简介:


作者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 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 现任教于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版权归作者及“今日佳音”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原文标题:里约岛和卡米

赞赏
阅读

上一篇:【原创】逐光而行,却是扑火灯蛾;真光引导,方得眼明心清
下一篇:那个总觉得钱不够用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