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原创】警惕!坏孩子往往从爱说脏话开始

2019-11-25 水旁树 投稿


作者:水旁树

最近读圣经时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位叫以利沙的先知正打算去伯特利,刚出发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一群童子,童子们戏笑他说:“秃头的上去吧!秃头的上去吧!” 以利沙回头看见,就奉耶和华的名咒诅他们。于是有两只母熊从林中出来,撕裂了他们中间四十二个童子。(参列王纪下2:23-24)


且不论以利沙的做法是否极端(当然,我们知道这是神的咒诅),单看这些童子的做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生活中一些喜欢讲不洁之言的熊孩子,这样的孩子年龄往往不大,心智也不成熟,但他们说脏话的水准却已不输成年人。事实上,当脏话变成一种语言攻击时,被打击的人所受的伤害是莫大的,轻则惹动怒气,重则引发争斗、生命安全。


垃圾话、脏话成人尚且难以承受,更不用说童真的孩子们了。很多孩子变坏,往往是从说脏话开始的,一定要警惕!



01 

脏话也有好处


在批判脏话之前需要肯定是,说脏话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科学实验表明,适时地说脏话可以减轻痛苦。


心理学家Richard Stephens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要求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尽可能长时间的握紧双手放置在冰水之中。研究结果发现,当允许志愿者说脏话时,他们能够忍受更长时间,同时对疼痛的感知也会降低。


这一点在一些体育学校里的训练科目上,体现得也比较明显。一个摔跤运动员说由于他们的训练强度大,体能消耗多,教练就鼓励他们骂脏话以振奋精神,减轻疲惫感。


在军事训练中,现在虽然都讲究文明带兵,但人们在外观上还是认为在训练中讲几句脏话,才够味。并且,临阵骂战这一传统,也延续了几百年,最经典的莫过于大家熟知的诸葛亮和王司徒的舌战。


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

我、我……

你...诸葛村夫!

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全段似乎未见脏字,但其杀伤效果已敌一个军。


这样的脏话在特殊的环境中确实有奇效,但对小朋友来说,还是不要学习比较好。



02 

小朋友的自信和人格尊严

是在脏话中丧失的


朋友是一位幼儿园老师,有一次在他上楼的时候听到一个小男生愤愤不平地说:“我不想在这里打篮球了。这里的老师总是凶我骂我。我感觉自己怎么都打不好,一表现不好就挨骂。”


朋友突然意识到,他所上课的一个班里总有一个小孩子站着或坐树墩,刚开始他以为是这个小孩喜欢那个树墩,后来小孩告诉他说“是老师让我坐的”,其他同学补充道:“老师说只要他不听话,就让他一直坐树墩。”


“你看你那个熊样子。”

“我去,是假的。”

“老子不想做。”


这样的话在低龄儿童的口中竟然处处留痕迹了。


当幼师的朋友还了解到,很多孩子都很怕吼,怕老师凶,因此在小小的年纪就产生了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我打球不好的时候,老师就对我很凶,可能是因为我真的不行;我老是坐树墩是因为不听话,这样下去老师不关心我,同学会瞧不起我;爸爸妈妈来接我的时候,老师说我在学校今天表现不行,爸妈会吵我,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好……


这样的孩子上了小学初中,内心觉得跟集体不能融入,等他们接触了第一根烟,习惯了脏话,离打架斗殴的群体也就近了。


孩子学习不好,厌学逃学,家长、老师们除了扼腕兴叹外,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种子早就在不经意间埋下了。



03 

孩子就是自己面相、心相的镜子


孩子本来是纯洁无辜的,但孩子在思想、言语、行为上处处透露着大人的影子,养孩子如同照镜子,过去的人生轨迹,在他们身上总是有迹可循。


不得不提圣经新约《约翰福音》里的一个故事:


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


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当文士和法利赛人试图以这样一种方式,让耶稣陷入网罗时,却忘了律法的真正意义是预防人犯罪,而不是去定罪。


反观我们的成人世界,往往也是拿“律法”去定孩子的罪,而很少看到律法镜子里的自己。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成人面相和心相的镜子。


当父母和老师以一种怒气的方式或其他不经意的方式来对孩子及他人讲脏话时,孩子就已经陷入了父母或老师的网罗里,行为的变坏多与言语有关。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给予不是金钱,不是玩具,不是工作,而是一颗真正温柔爱他的心。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0到6岁的孩童,对于自我的认知和评估还建立在父母和老师对他的评价之上,少对孩子说一些脏话,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孩子或许不能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完全人。




— 完 


作者简介:

水旁树,90后家里初代基督徒,从事幼教行业。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阅读

上一篇:【原创】见证信仰的艺术,是一种默想和献祭——艺术家藤村诚
下一篇:【原创】#点赞送礼#感恩季,你最想感恩的是什么?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