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预览

工作只为求生存,神的帮助在哪里?

2018-01-30 保罗·史蒂文斯 康培思文化

“相信基督,在你现在本就应该做的任何工作上尽心。”——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现今的世界里,西半球及北半球的人如今都已知道把灵魂带到工作中的重要性,他们让右脑发挥创造力,然后交给地球上其他地区的人来生产;在此同时,地球大部分的人做工却是为了糊口、求生存。后者的工作意义为何?遗憾的是,对数百万人来说,工作不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特长,而是为了让家人有口饭吃。


圣经中或许再没有故事比《路得记》更能把这方面写得传神了,她是圣经时代的摩押人。从某方面来说,路得的故事的确让我们看见“当身边的男性都不主动,身为女性的你应该怎么办”,以及“婆婆的意见绝对不能小看”!不过,这其实应该是个发生在饥荒年代经济移民的故事,描写着婆婆拿俄米与媳妇路得如何返乡求取生存。


那个时代唯一的办法就是“拾穗”,当农夫收割完上等谷物后,田野还会遗留一点谷物,其他人有权利来拾取——圣经里提到,这是恩待穷人的措施。当然,这个故事是个浪漫的故事,讲到一个女人如何采取主动,找到丈夫;但是它也讲到财富逆转,讲到外籍劳工,讲到不得已的移民。最重要的是这个故事讲到神动工。


◎ 三名寡妇勉强求生


从前有两个希伯来人拿俄米及丈夫以利米勒,在饥荒的年代带着两个儿子,从伯利恒迁居到附近的摩押地,那里住的都是异教徒。两个儿子娶了当地的女子之后,悲剧就发生了——算起来,打击其实有三次,家里三个男人都死了,只留下一家三口,都是寡妇。拿俄米听说以色列终于有雨水了,她就决意一个人返回故土,要两个媳妇留在家乡再嫁当地人。最后路得的妯娌俄珥巴留了下来,可是路得下定决心要跟拿俄米一起走,并且说出一段流传千古的爱的誓言:“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得1:16~17)婆媳俩便一起迁回故乡,靠路得拾取农人收割剩下的麦穗过日子。事实上,路得就像是在旧约里捡破烂的人,靠别人不要的零碎过活。


天意如此吧,她就来到波阿斯的田里拾穗。这波阿斯是拿俄米的一房亲戚,按理说算是这个家庭的监护人,或者说是至近亲属,这个人有权力也有责任把亲戚从奴隶的身份赎出来,他也必须把抵押出去的地赎回来。拿俄米这位伟大的媒婆在这当儿看出波阿斯对路得有意思,于是很机灵地安排路得穿上最好的衣裳、擦上香水,暗示波阿斯,路得有意与他结亲。她采取的是犹太人可接受的方式,当波阿斯夜里睡在麦堆旁时,她去躺在他的脚旁。半夜波阿斯醒来发现路得躺在他脚边,路得对波阿斯说,“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得3:9)。波阿斯懂得路得的意思,可是依照以色列的律法,有另一名近亲更有资格赎回这块地和这名女子。波阿斯决定,如果那位近亲不肯,他就要娶路得为妻。结果路得这位外籍女子,就嫁给了波阿斯,并且成为大卫王的祖母,耶稣的祖先。这个伟大的故事告诉我们:寡妇找到爱她的丈夫,辛酸的母亲转为喜乐,悲剧化为喜剧。可是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在这些求生存的工作中,神扮演何种角色?


◎ 神的角色


第一,神帮助我们找到工作。工作是神赐给我们的礼物,也是用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的方式。不过,在某些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下,工人得不到雇用,并不是自己的问题;就算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某些志愿性的工作。其实,找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工作,而且是积极的工作。在路得的故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主题,就是“神供应”。路得到至近亲属的田里拾穗并非巧合,人生也绝非一连串的巧合所组成。透过各种状况、各种环境,神叫万事互相效力,就算是最艰难的困苦,甚至是错误,也有神参与其中。


第二,神帮助我们处理与同事、老板之间的人际关系,就像路得与波阿斯的关系。我们每个人被造,都带着神的形象,只要愿意,不管我们的命运如何崎岖,生命如何扭曲,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反映出神的尊严与特质。因此,当我们在与他人的言谈中,能够阐述神的名和他的旨意,例如:“愿神与你同在”,“神祝福你”,神就参与其中,正如波阿斯对路得所说那美丽的句子,“愿耶和华照你所行的赏赐你。你来投靠耶和华以色列神的翅膀下,愿你满得他的赏赐”(得2:12)。


第三,神乐意供应贫穷人,也特别照顾贫穷人和有需要的人。我们从《旧约》中有关拾穗的法规、先知的爱心、耶稣的事工就可以看出这点。旧约时代所设立的社会福利制度适合农业时代,今日在慈善奉献方面我们需要更广泛、更多元化的做法。中世纪的犹太哲人迈蒙尼德(Maimonides, Moses ben Maimon, 1135-1204)把慈善工作分为八个层次:


1. 只有在穷人要求之下才奉献。

2. 虽然奉献,但心里不愿意。

3. 乐意奉献,但没有给到他该给的分量。

4. 没有人要求就直接奉献给穷人,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谁。

5. 直接将钱丢入穷人家中,穷人不知道是谁给的,但奉献的人知道他给了谁。

6. 把奉献交给某个机构,自己不知道是谁领了这份奉献,但领受的人知道是谁给的。

7. 以无名氏身份将奉献交给某个基金,穷人不知道是谁给的,奉献的人也不知道帮助了谁。


但以下为奉献的最高层次:


8. 奉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变穷,例如给他一份工作、教他谋生技能、帮他做个小生意,让他不用沦落到向人伸手的地步。这是善行的最高阶段、最高层次。


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善行,在世界各地为今日穷人指出一条希望之路:不管是小型或中型经济体,透过类似国际援助组织(Integra)、世界展望会(World Vision)、国际工作机会组织(Opportunities International)等机构,把钱借给有需要的人,然后帮助他们做个小本营生。


因此,不管工作的规律性如何,不管有多卑微,求生存的工作都是良善的工作,也是属神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中神依然同在,依然可以为了爱家人、爱邻舍的缘故对工作付出。几乎所有求生存的工作都需要全然投入——身、心、灵——而且可以是为耶和华做的,就像保罗怎样提醒住在歌罗西地区的奴仆一样。


◎ 默想


思考马丁•路德以下这段话,该如何应用在生活中?这段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挑战?


“鞋匠、铁匠、农夫各司其职,都是用双手做事的职业,可是他们也同时是在做神父、主教做的工作。每个人的职业、亲手劳动的工作,对周围的人都很有用,各行各业可以让整体社区得到最大益处,进而提升身心健康,就像身体各器官彼此效力一样。”


选自《工作真重要:向圣经人物学工作》,作者 保罗·史蒂文斯




阅读

上一篇:【原创】基甸:精神控制术是不是基督教的发明?回应罗振宇第413期"得到"
下一篇:【原创】旅行青蛙or孤独大臣,背后反映的问题令人深思!

微信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此文